contentstart-
秦昊笑了笑,开口道:“朕创心学,被尊为儒门新圣。朕问你,心学的影响范围如何?”
诸葛云神情难堪,道出实情:“禀告皇上,心学传播的范围很窄。”
“除了朝堂之外,其他地方,哪怕是书院之中,也很少有人愿意入心学门墙,当天子门生。”
对于这个结果,秦昊丝毫都不意外。
心学若是在民间广泛传播,百姓们知行合一,通至理,晓大义。
白莲教这种坑蒙拐骗的邪教,又怎么会有可趁之机,趁虚而入,占领大夏百姓的思想阵地?
秦昊摆明了考究诸葛云的才能,继续问道:“你说说看,是什么原因?”
诸葛云沉思片刻,神情凝重,道:“禀告皇上,臣苦思冥想,想出两个原因。”
“其一。”
“心学虽好,但是王孝儒、宋鸾那些江南大儒,学的依然是旧学。”
“虽然他们嘴上不说,但暗地里却跟心学对立,阻扰学生入心学门墙。”
“这是外因。”
“其二。旧学的典籍,有四书五经,还有历朝历代的大儒为圣贤之言做出批注。”
“儒生们学习旧学,有迹可循,可以循序渐进。哪怕是一块朽木,也能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
“而心学,只有皇上的寥寥数言,一篇文章,根本没有典籍钻研。”
“偏偏,心学的道理,又博大精深。”
“臣自认聪明,可知行合一四个字,臣就参悟了许久,才略有感悟。”
“更何况,芸芸众生,愚笨者多,聪慧者少。”
“若是不能按图索骥,紧紧凭借着他们参悟,哪怕是到老死的那一天,也悟不出个所以然来。”
一个外因,一个内因。
两个原因加在一起,让心学传播的极其缓慢。
哪怕秦昊举朝之力,去推行心学,依然是收效甚微。
天下的读书人,读的还是老掉牙的四书五经,学的还是千年前圣人传下来的古板道理。
如此一来,读书人们食古不化,偏偏又入朝为官,掌控朝堂,推行的政策,全都腐朽不堪。
长此以往,大夏焉有不亡之理?
诸葛云才华惊艳,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。
他正是看透了儒门的腐朽,禁锢思维,对大夏极其不利。
因此,诸葛云才会毅然决然,放弃旧学,改投心学门墙。
问题是...
除了诸葛云之外,其他鼓吹心学,入秦昊门墙的人,大部分都是投机之辈。
甚至,有些人单纯是好面子,为了天子门生这个名头来的。
心学之中,全都是这种随风倒的墙头草。
而真正有才学的南楚大儒,还在宣扬旧学,跟心学对着干。
心学的前景,实在是堪忧。
秦昊颔首,面露赞许之色:“诸葛云,朕果然没有看错你!你说的不错!”
“心学无法推广,最主要的就是这两个原因。”
“这件事,也怪朕。”
“朕毕竟是皇上,公务繁忙,操劳国事。虽然创建心学,震惊寰宇,却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,著书撰经。”
秦昊也明白。
一个学说,若是只有念头,却没有典籍问世。
这学说就算再惊艳,能够通晓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,也只是昙花一现,很快就会消亡,被人忘却。
诸葛云开口劝慰道:“皇上,您无需妄自菲薄。著书立说,何其困难...”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