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
“说什么替朕增加内帑,这种胡话你也说的出来。”
“你拿着你们桃源县大棚的瓜来哄骗朕的臣子,你当朕不知道?旁人没见过,朕第一次去桃源县可就见到了,朕没猜错吧。”景帝显得有些高深莫测。
刚才景帝就琢磨了一会儿,应该没有什么壮阳瓜。
方正一隔三差五的就往宫里送东西,有这种好玩意早就送过来了!
这肯定是桃源县大棚的瓜!
原来是因为户部查账的事生气,拿儿子撒气呢!幸好跟我没关系
方正一深吸一口气:“陛下真乃慧眼如炬,实在教臣由衷的佩服!不错,是大棚的瓜。”
景帝追问道:“此物为何不早些拿出来?这大棚能在冬季种植寒瓜,除了瓜别的能种么?”
“应该差不多大部分都能种,只是品质上可能没那么好。”
“如果推广大棚,岂不是冬季也可以耕作?”
红薯虽好,但是做主粮还是差一些,作为皇帝显然还是对粮食倍加重视。
方正一回道:“不行!陛下,大棚的技术早些年技术不成熟,就算现在成本也很高,种粮不划算,但如果是种些菜冬日里提供给京中富户倒是没什么问题。”
玻璃这东西虽然在后世平平无奇,但是想产出高质量玻璃做大棚,那成本还是很高的。
桃源县为了搞大棚种菜可没少出钱出人。
景帝看着桌上的银子,眯起了眼:“能种菜也是极好的,不如朕在东郊给你划出一块地,你派人去搭建大棚种植果蔬,你需要多少银子?”
看着景帝的小动作,方正一恍然明白过来。看書喇
还以为陛下转性了!这不是还是图钱嘛!想要丰富一下自己的小金库!
“此事交给臣去办!陛下都给地了,臣哪还有脸要银子。”
“只不过除了用大棚种菜,臣能不能用地做其他事呢?”
东郊距离京城不算远,条件一般,还连带着山地。
不过只要修路打通到京城,位置自然是极好的。
面积够大,到时还可以修建几个厂顺便搞一点高端农家乐什么的也不错。
没想到今天不但没挨骂还有意外之喜!
“嗯,自然是可以,能让城中百姓在冬季也能吃上果蔬就是大功一件。”
“是是是,陛下高瞻远瞩,真是为百姓操碎了心啊!”wp
景帝眉毛一挑:“你少在那给朕阴阳怪气!”
“说正事,户部这次重新清查账册没有发现问题,但是地方上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?”
“刘洵背后之人竟然如此隐蔽,已经成了朕心里的一根刺,这根刺拔不出去,朕便一日不安稳!”
“让你去查,你已经开始做了么?”
方正一点头答应道:“臣已经派人去了,应该早已到了建江。”
“不过此事恐怕一时半会很难出结果啊。”
景帝闭目长叹:“朕又何尝不知,此事确实为难,但是朕相信你的能力。”
“其实此事另有隐忧,虽然没有证据,但是朕担心会与乾国的盐商产生联系。”
方正一疑惑道:“陛下,盐政如此重大之事,难道乾国的盐商难道没有被拔除吗?”
盐商如此重要,按照常理来说清除旧势力是常规操作了。
景帝摇了摇头:“当初两国交战,朕率亲军深入乾国腹地,虽然对方节节败退,但是我军也已接近强弩之末。”
“好在当初盐商变节,拿出大笔银两以充军资朕才拿下这场大胜。”
“所以朕待那些盐商一向优渥,甚至向他们配发了建江以北的部分盐引。”
“另一方面,盐商在地方的势力错综复杂,短时间无人可以替代。”
“当时乾国旧地还需要安抚民心,不宜动荡,所以还不能动手!”
景帝沉默了一阵,继续说道:“那些盐商眼中只有利益,他们能背叛国家,自然也有可能背叛朕。”
“而且这些年朕也听到许多南方地方上盐商的风闻。据说盐商在地方胡作非为,无法无天。正好也可以趁此机会整治一番。”
“你派出去的人行事可方便,需要朕再提供便利么?”
方正一摇头道:“臣已经把自个的印都交给他们了,应该不会有什么阻碍。”
景帝哑然失笑:“你倒是对下面的人信任的很!派谁去办的?”
“谢闲,陛下当初在建江还见过。”
“嗯朕有印象,此人记性出众,是个干才。可是他毕竟是一介平民,如果魄力不够,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?”
方正一皱着眉:“真遇上了硬茬,那臣就只有亲自去一趟了。”
这一趟最少半年多肯定就搭进去了,如果没必要他还真不愿意出这远门。
“说到外出,臣有件事还想请示陛下,当初那把尚方宝剑断了,陛下说再赐我一把您看”方正一的表情开始变得腼腆起来。
景帝突然一愣,随后笑道:“没想到你还记在心上,来人,把剑给朕。”
被景帝指到的侍卫立刻上前,将佩剑解下放在了御案上。
“这把剑拿去用吧。”
“啊这"
方正一傻眼了,这特么宫里用的大路货,你拿这个给我当尚方宝剑?
我出门还怎么吹牛逼?
这要被同僚看见还以为我进宫当保安了!看書溂
景帝见他这副表情,冷笑道:“怎么?嫌朕给的剑不好?”
“你跟太子在宫里胡闹还想要什么好剑?”
“不用挑三拣四,朕给的剑就是尚方宝剑。给你好东西也是糟蹋了,拿着这个用吧!”
方正一无奈点头。
没成想还能这么随便,凑合用吧!
只要有皇帝背书就行。
“那陛下若无事,臣就先告退了,臣去看看太子怎么样了。”
景帝面露不屑:“一丘之貉,别在这碍眼!”
方正一嘿嘿一笑,点头转身离去。
转身之时顺手捡起了地上的棍子,一路疾走出了大殿
大神板面王仔的皇家金牌县令-contentend